团委
外国语/中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访赵抃祠——"铁面御史"的清廉之风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年08月11日 14:01

2020年暑期,我院同学们走进廉政文化实践地,实地寻访家乡的廉政文化。走进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采访优秀党员和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奋斗历程。今日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期,主讲廉政文化及同学们的寻访感悟。

01访赵抃祠——"铁面御史"的清廉之风

202089日,我来到了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钟楼底西侧的赵抃祠进行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探访祠堂,我对赵抃的人生经历有了大致的了解。以下是我对于“铁面御史”赵抃及其传递给后人的清廉文化的介绍。

一、 文化名片

赵抃祠,始建于宋咸淳四年(1268年),现存为清道光五年(1825年)建筑,是祀奉宋代名臣赵抃的祠堂。现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钟楼底14号。祠堂坐北朝南,占地约为447平方米,平面为纵长方形,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门厅、前厅和后厅,前厅与后厅之间有一天井。20058月,赵抃祠被命名为第一批市级廉政教育基地,2009年被命名为青年法治教育基地,2011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二、家世源流

赵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先世代居住于京兆奉天(今西安一带)。自先祖赵淑以下连续八代,在唐五代时期历任尚书、侍郎等要职。五代初,赵抃四世先祖赵策迁避越地。五代末,赵抃曾祖父赵昙迁居衢州,赵抃即出生于此。

赵抃年少丧父,由长兄赵振抚养成人。虽家境贫寒,仍然苦读诗书。宋景祐元年(1034),27岁的赵抃一举及第,步入仕途,任武安军节度推官。 其后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赵抃一生经历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在当时是一位以“清正廉洁”著称的人物。

三、由事“见”人

1、“留君子,去小人”的为官思想

2、为民谋利,深受爱戴

3、两袖清风,不贪功与名

4、琴鹤风清,夜必告天

四、思考与感悟

通过实地走访赵抃祠和上网查找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我对赵抃及其事迹有了基本了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衢州人,悉知地方志、知晓本地历史文化名人不仅对个人历史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更能加深对于家乡历史发展的理解。对历史人物的敬爱和对这方土地的热忱,促使我进行了这项社会实践。

廉政,现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我国追求廉政的风气从古至今一直被人所追求。在古代社会,即使一些官吏周身环境污浊不堪,而仍有清廉为官之人,比如赵抃。《宋史·赵抃书》记载“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后人亦以“琴鹤清风”一词来概括赵抃为官清廉的作风。赵抃一生宦游四海,不断被调任他地,去了解世俗风土并依据当地风土民情进行有效治理,以民为本。反观当下社会,法制相较古代社会已经较为完善了,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行为有约束作用,但也不乏贪官污吏的出现。贪心好比一个套节,把人的心越套越紧,结果把理智闭塞了。贪心者将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其自身也会遭到报应。因此,官员必须正己正身,要有终生学习的使命感,要用智慧和勇气施政,要关心民生、体察民情,要去欲去贪去奢。像赵抃这样朴实的清官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无疑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值得我们珍视。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然交到了我们青年人的手中,我们应当如何传承好廉洁文化?如何谱写历史?我想,这需要我们借鉴过去,立足当下,不忘初心和使命,严于律己;不畏责任和担当,砥砺前行!为清廉赋予时代意义,让清廉之风在社会长存!



  • 上一篇文章: 外国语/中德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沿宋氏文华之溪 探先贤廉洁遗风
  • 下一篇文章: 建工志协暑期社会实践:塔石支教-防疫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