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
当前位置
> 首页 > 正文
梦想课堂——从生活到写作,开启你的文学创作之梦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09日 16:04


“滴!您的支付宝已到账五块四!”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2018127日下午,孔子学堂里产生的奇思妙想令人在捧腹之余,更是获益匪浅。在这里举行的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第二十三期梦想课堂,由中文系李立超老师主讲,李老师先后就读于扬州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为同学们深入分析了经验、阅读、童年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李老师以讲座开始之际出现的“小事故”为例,组成小说创作的素材。引入“好的作品是什么样子”、“如何写出类似的作品”这一话题,揭示了小说创作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对同学提出的“生活平淡,灵感来源何处寻”疑惑作出解答,以作家余华为例,创作就是从自己谈不上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中,所生出的“一点点愁绪忧思”开始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留心观察细节,做一个深入生活的“痴人”。



组成作品大厦的基础材料,除了生活经历,还有必不可少的阅读体验。一字一句是如何流淌于笔尖的?以怎样的形式结构落成?李老师提到,在技法上,创作大多是从模仿开始的,而带着学习意识的阅读就是基础。以作品《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为例,老师详细说明了间接生活经验对小说创作的重要性,不要局限于自己所经历的“一点点”,做开辟新路、不断拓展的“痴人”。

除此之外,李老师还讲述了作家的童年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之深,就像余华所说,“我们对世界最初的认识都是来自童年,而我们今后对世界的感受,对世界的想像力,无非是像电脑中的软件升级一样,其基础是不会变的”。李老师提出让大家回忆童年,找到其中的转折点,并思索这对我们现今生活的影响。


讲座最后,李老师与现场同学进行“故事接龙”,以老师清早听到的支付宝到账五块四的声音作为小说开始,中途经历了生活情景剧、悬疑恐怖、时空交错、异次元科幻等画风各异的情节。故事发展到最后,老师总结这些情节如若成文,将会呈现对现当代以及未来生活的重新梳理,日记并非“狂人”,却是“痴人”。而同学们和老师的理解差距正表明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其思想的影响,无意中的脑洞恰恰成为小说的深深寓意所在。

小说创作是一个不断锤炼己身、不断重温自己的过程,在写作技法上进行学习之后,更重要的是扩充知识库,锤炼思想,锤炼经验。而中文系人才培养过程中,正在有意识地进行创意写作教学,不断加强学生在学术话语和创作型的写作训练,与新时代新要求接轨,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 上一篇文章: 我院第二届汉硕毕业论文答辩会顺利举行
  • 下一篇文章: 璀璨之星||这是你们照亮理学的第七年